目前的研究表明,在心脏发育早期,心内膜HDAC3通过抑制miR-129-5p而诱导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从而促进心肌的小梁形成。

先天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也是导致出生缺陷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肌生长缺陷是CHD的主要表现或与多种形式的CHD相关。在原始心脏早期,由细胞外基质隔开的心内皮细胞又称心内膜细胞和外心肌细胞共同参与了早期心肌小梁的形成。

CECs通过分泌神经调节蛋白1和转化生长因子等生长因子,与心肌小梁并列,引导心肌小梁形成。同时,CEC通过分泌ECM,促进CEC分泌的生长因子向小梁心肌移动,支持小梁CM的增殖,从而支持小梁形成。

令人惊讶的是,单独破坏细胞外基质成分会阻止小鼠小梁的正常形成。尽管CECs在脑室小梁形成过程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但这些ECM蛋白和生长因子是如何在发育中的CECs中被调节的,目前尚不清楚。

适当心室小梁的失败常与先天性心脏病有关。心内膜细胞的支持,包括细胞外基质和生长因子的分泌,对小梁的形成至关重要。然而,对于细胞外基质和生长因子的分泌是如何由心内膜细胞启动和调节的,人们知之甚少。

研究者发现基因敲除小鼠心内膜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会导致早期胚胎死亡和心室小梁降低。单细胞RNA测序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敲除心内膜细胞的细胞外基质成分显著下调。培养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敲除小鼠心脏内皮细胞分泌组缺乏转化生长因子ß3,刺激培养的心肌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降低,补充转化生长因子ß3可明显恢复。

在机制上,研究者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敲除通过抑制microRNA-129-5p诱导转化生长因子ß3表达。本研究结果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和促进心肌再生的概念策略提供了见解。

目前的研究表明,在心脏发育早期,心内膜HDAC3通过抑制miR-129-5p而诱导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从而促进心肌的小梁形成。这一发现与其他发现一起,例证了心内膜信号对驱动心肌形态发生的重要性,从而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见解。双重表观遗传抑制机制可用于其他一些情况,如成人心脏修复/再生。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